Changrong You bio photo

Email

Github

观电影「姥姥的外孙」有感


这两天和多年没见的高中好友在西安相见,临别时,她决定和我一同去看一部电影。其实最初听到这是一部泰国电影时,我并没有非常激动,原因很简单,我本身就不是一个常去电影院的人,更别提是一部非中/英文电影。就像电影对我的吸引力一样,「姥姥的外孙」似乎并没有俘获国人的芳心,两个人到场后才发现,我们包了全场,结果最后看完哭得稀里哗啦。


当然,这属于是题外话了。言归正传,我认为「姥姥的外孙」或许是我这几年看的,为数不多的电影中,最具启示意义的一部电影。养老困局、就业难题,加上贫苦家庭子女间的微妙博弈,十分贴合当下国内的状况。


“米以成粥”,人都会有生命走到尽头的那天。我记得我对死亡的恐惧来源于很小的时候,新华字典上对“死”的解释。那时候我是害怕死亡的,企图把那一页撕下,以此“抵抗”死亡。作为一个从初中开始寄宿的学生而言,我似乎很早就学会了独立,但独立的背后,我也逐渐发现自己对亲情的疏远。即使在重组家庭的背景下,我的爷爷依旧给了我十分的爱。很长一段时间我把这份爱当作是理所当然,以至于每次和他们相处,我都忽略了他们的感受。“我想要一块好地,这样我的子孙就会昌盛。人们看到后会想,你们有孝心。如果墓地买在漂亮一点的地方,也许你们就会比较愿意来看我了吧?”这是一个怪象,人都要走了,为什么还要考虑这些?但是在东亚,这些现象却又很普遍。老一辈最大的愿景很多时候就只是希望自己的后辈能够过得好。老人家从来不会直接告诉你,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,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但是你可以感觉到的。

罗翔老师说过,“要爱具体的人,不要爱抽象的人。”我想,是时候对我的冷漠口诛笔伐,对我所爱的和爱我的敞开怀抱。幸运的是,健康还在,他们还在,我还有机会尽好孝道。我想陪他们做他们喜欢的事,去感受他们从来不会告诉的我情绪。